刘太格

刘太格设计蓝图<br />画一线上一色考量居民需求

我国建国初期的建筑发展先驱、著名城市规划师刘太格,多年来不仅强调设计美学,也时时以人们角度思考,要为他们打造一个宜居、且能促进凝聚力的生活空间:“我每在蓝图上画上一条线,上一个颜色,都要知道会给居民带来什么后果。”

刘太格于1969年加入建屋发展局,20年工作期间曾任建屋局局长兼总建筑师,1989年至1992年也担任市区重建局局长及总规划师,期间主导20多个市镇规划,及超过50万户住宅单位的发展工作。

他接受本报专访时说,初入建屋局时我国刚独立不久,人民国家意识不强,他因此想为市民建造活动空间,进而提升凝聚力。

70年代初,刘太格负责的第一个项目,是打造大巴窑镇中心,当时的构想以“综合式”为主,也融入“软件”考量。

“除了诊疗所、图书馆等设施,也有巴士转换站,南北面则是广场。它主要是镇中心,但也是市民活动中心,人们可以在广场举办活动,促进交流。”

当时的新加坡,也正逢“亚荅屋”迁入“政府组屋”的过渡期。刘太格表示,人们搬入组屋时,不如以往和亲戚同住,或缺乏归属感。

“我征询社会学家的意见后,得知一般人平均可以和七户邻居相处,我就采用‘段落式’(segmented)走廊设计,每段划分成六至八间组屋单位,走廊也做得比较宽,让居民能在这‘空中的庭院’多互动。”

Tags (Categories):